小木偶,异国绽异彩!莱西小木偶缘何频登国际大舞台?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永端
对姜玉涛及团队其他7名成员而言,远赴国外演出并非首次。
姜玉涛是“莱西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早在11月初,上级主管部门向他发出“去德国柏林演出”的邀请。接到邀请后的姜玉涛开始和团队成员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当地时间11月22日至24日,剧团在德国首都柏林为青少年带去了精彩纷呈的木偶大戏。
莱西木偶戏早前还在新西兰、瑞典、日本、美国、乌克兰、韩国等多国大舞台上频绽异彩。从小众到大众、小舞台到大舞台、国内到国外,莱西木偶戏给公众和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莱西人民创造的民间艺术,更有着发端于东方的文化魅力。
12月6日,莱西木偶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在耍悟空。
走,去德国首都演出
“去其他国家演出,需要携带能拆卸的简易舞台、道具和灯具等。”姜玉涛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按照邀约,11月20日他们从青岛乘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铁。下了高铁,8人的队伍又分别乘坐两辆出租车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会和。经10个小时的长时飞行,国际航班顺利抵达德国首都柏林。
莱西木偶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耍悟空。
柏林当地接机人员见自中国远道而来的演出团队每人拖着2个大件演出行李箱走出机场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根据安排,8人将在当地时间11月22日至24日的第9届“儿童戏剧周”暨柏林少年宫第28届“木偶戏剧节”上进行木偶戏剧表演。
莱西木偶剧团在柏林演出。
表演前,姜玉涛和所有演员都做好了准备。22日这天,木偶艺术团走进了柏林市三一小学。他们的到来,受到全校师生热烈欢迎。
莱西木偶在国外受到孩子们欢迎。
“孩子们只在电视上见过中国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姜玉涛说,“生活中他们没有见到,每个孩子都非常期待我们到来。”
莱西木偶演员团队在德国柏林与孩子们互动。
氛围音乐中,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个木偶刚出现在幕台上,台下400多名师生瞬间活跃起来。木偶八戒在姜玉涛的操控下扛着耙子晃晃悠悠上场了;艺术团团长展曼曼操控的木偶悟空刚一出场,就引得师生阵阵欣喜。沙僧、唐僧的上场,更让师生睁大眼睛,欣赏来自中国这些在他们的认知里极少接触的异样人物。 “白骨精”的上场,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度的神话故事。
莱西木偶剧团在柏林演出。
艺术团在柏林不仅为学校的孩子带去了中国的文化艺术,还为柏林青少年宫的青少年们带去了欣喜。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与技艺。
莱西木偶演员团队在德国柏林与孩子们互动
小木偶,异国绽异彩
一个团队带着身高0.6米至1.2米不等、体重仅有数斤的木偶去国外演出,对莱西木偶剧团而言,不是第一次。
早在2018年6月5日至15日,艺术团就参加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新西兰“中国文创周”木偶剧巡演。此次巡演分别在新西兰惠灵顿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及4所学校举行,前后进行了9场木偶剧演出。
莱西木偶文化在国外越来越受到欢迎。
“这是莱西木偶和木偶剧首次走出国门。”姜玉涛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习惯了国内演出的剧团被邀请前往海外演出相当激动,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原来洋人对中国的小木偶竟是那么着迷。
“每一场演出他们看得很入迷。”姜玉涛说,“他们在本国从没见过小木偶还能通过一根命杆和两根手杆实现操控,如变魔术般操控。”
莱西木偶剧团在柏林演出。
新西兰尽管也有着自己的偶剧,但这个国家的偶剧与中国有较大的异。当地一名偶剧艺术家台下看了莱西木偶剧之后大感震惊。这名艺术家想不到东方的木偶艺术如此神奇与梦幻,于是专门邀请姜玉涛和木偶剧团到她家做客,交流学习中国的木偶技艺。在她家,这名艺术家说,想不到中国木偶的衣着如此华丽,如此具魅力和魔幻。
在新西兰当地居民深感神奇的呐喊与恋恋不舍中,木偶剧团回到中国,回到青岛莱西。
木偶演员在国外与孩子互动。
首演的成功,让莱西木偶艺术团再次受邀。2018年,艺术团带着舞台、木偶、灯光设备前往了瑞典。这次,艺术团为瑞典国民带去了中国的“木偶变脸”、“嫦娥舒袖”等经典艺术。这些经典艺术让瑞典国民大开眼界。同年9月,艺术团又受邀,前往了日本山口县,在当地居民的惊呼声中演出了“梁祝”和“嫦娥舒袖”。
此时,青岛莱西的木偶已声名在外,所到之处大放异彩。
莱西木偶在国外受到孩子们欢迎。
2018年冬天,同样受邀的艺术团来到了美国拉斯维加斯,为当地送去了“花好月圆”、“木偶变脸”等剧目,观众无不拍掌称奇。
2019年,艺术团前往韩国和乌克兰演出,为这两个国家带去了“三打白骨精”、“花好月圆”、“木偶变脸”等经典剧目。
莱西木偶剧团在柏林演出。
从“走出去”到“吸引来”
除前往国外演出,木偶剧团还在国内多个重要舞台为国人送去精彩。2018年。木偶戏剧在青岛上合峰会非遗展上吸引了世界目光。2019年,国家文旅部与香港民政事务局在香港中央图书馆联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莱西木偶参演6场。多年来,国内类似的大型展演多达百场。
国际友人到莱西取经
从小众到大众、小舞台到大舞台,国内到国外,事实上莱西木偶戏在民间曾差点“失传”,直到2008年的文化普查中,相关部门才发现莱西后周格庄村有这样一项民间艺术。
“当时被发现时的戏班子传承人只有一名老人,身为村民的‘演员’均是兼职。”姜玉涛说,以至于演出难以完成。这一遗落民间多年的艺术被发现邀请到当时的青岛劈柴院演出时,青岛市民摇头“听不懂”、“看不懂”。
姜玉涛手指的大木偶是莱西西汉墓出土大木偶1:1的复制品
古稀之年的老人多次找姜玉涛,希望他接下这一“摊子”,以不至于失传。2012年7月老人去世,已成第五代传承人的姜玉涛成立莱西木偶艺术团,招聘7名演员开始专业训练,热衷木偶戏的硕士研究生展曼曼也加入了这一团队。团队的壮大与人员的专职,意味着这一剧团始从民间迈向专业舞台。
剧团的真功与专业舞台的演艺,赢得了公众与相关部门高度认可。之后,木偶戏的专业舞台演出开始从青岛走向济南、广东、香港、台湾等地,之后越洋飞向海外。显然,8人剧团带给公众和世界的不仅仅是莱西劳动人民创造传承的民间艺术,更是发端于东方的文化魅力与自信。
12月6日,莱西木偶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在耍悟空
在新西兰演出,一小朋友看完中国神奇的木偶剧后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中文,长大要到中国与中国人对话。柏林演出时,一小朋友因在舞台下没有与木偶孙悟空握手,演出完成找到了老师又专门到艺术团实现了与大圣握手愿望。
如今的莱西木偶不仅大踏步“走出去”,还大胆子“吸引来”。早前,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艺术团专程到莱西,观赏切磋学习这一技艺。